青少年时期是指儿童从过多地进入成人的时期,它并不一定代表着某个年龄阶段。可能是从身体发育的角度来定义青春期的年龄,这一点在生理发育方面可能是不同的,但在心理发育方面则是不同的。
1、青春期表现有哪些?
青春期表现为非常显著的身心变化,激增的荷尔蒙水平,心理变化,身份的变化,简单到复杂的摇摆,情感和情感的变化,表达自己的方式的变化,例如:双亲在他们的青春期中各自经历过严重的创伤吗?
如果父母双方都在青春期里若是经历了创伤,我们也曾提到,养育子女很容易在这种亲密关系中引发自己的某种潜意识。经历了严重的创伤,那么这个阶段就会和孩子相处,便容易不自觉地带进有意识的痛苦和不自知。
在此,如果双亲有强烈的情绪失控的感觉,需要特别小心。在此表示,一些潜意识的东西会被触发,而不仅仅是由儿童所做的事情引起。
2、双亲各自与父母的关系如何?
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常渗透和充满感情的,即使作为父亲或母亲,我们也曾经是亲生子女。生为人子,我们自己与父母的关系,首先会影响我们的择偶。从心理上讲,这就是所谓的“恋父”“恋母”情结。当然,这不算什么大惊小怪的事,毕竟,从人的角度来看,我们的父母亲和我们的关系最亲密。
同时,我们与他们之间爱情的纠缠也是最强烈的,父母对子女的爱,子女对父母的爱,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。爱的同时,也意味着我们接受并认同双亲所具有的特质。
所以,当我们自己再次去选择伴侣,约会朋友,很自然地,我们也会根据我们长久以来所爱的人的特征来区分和比较,我们也很容易被某些特征所吸引。同样地,当我们的父母对自己不适当的时候,爱就会变成恨。这是一个道理。
由于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过程,也提示了他们要从过去幼稚的行为习惯向相对成熟的行为习惯转变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会有一些情感上的重复,行为上的重复,思想上的重复之处。这种重复主要是围绕着用儿童化的方法来表达自己,以及学习用趋向成人的方法来表达自己。
3、父母各自在青春期曾遭遇过哪些个人问题?
在潜意识里,那些与我们越亲近的人,我们就越认同他们,越难以辨认他们。这一部分可能在那些容易被接受的特点中不太明显,比如:爸爸很帅,儿子也很帅。这种类型比较容易接受,而不太容易接受的就是:父母双亲自己在青春期曾经遇到过一些困难,这些困难又一次在孩子们身上出现。比如:父亲曾经在青春期表现得很差,当儿子在青春期表现得不太好时,父亲就会选择打儿子。
4、家族史三代人是否有精神病史?
这个特别值得注意,其实跟遗传躯体疾病是一致的,我们都知道曾经有祖辈患过某种疾病,那么后代患这种疾病的机率是比较大的。那么在此若是先天性精神病史,在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期都要注意,因为青春期因自然成长而带来的身心剧变,很容易冲击孩子的心灵,情绪上的不稳定也很容易导致大起大落。
若此阶段出现某些可疑精神病性表现,如:行为失控后忘了自己做了什么—解离,易冲动化以行为表达自己,幻听妄想,日常生活不能自理,极不爱卫生,对自身形象无感觉,或自残自杀等表现,均需特别注意,提示儿童内心深处存在某种困难。
本文出自 昭阳心理之家 ,原文链接:http://xqxinlizixun.net/1379.html 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