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,在执业能力、执业道德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,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避免。从接触的国内实践者了解到,我认为:“妄自尊大”比较普遍,亟需避免。在知乎上有一位从业者说心理咨询可以“改变命运”。
一、心理咨询能改变人生?
其实,无论是对心理咨询的研究,还是对从事了一辈子心理咨询的前辈们,都不认为心理咨询能改变人生。或者改过自新,把自己当作“上帝”?然而,这种咨询信仰,容易使咨询师的位置摆得过高,“俯视”访客,甚至对访客进行剥削。也许心理咨询曾经对从业人员本身帮助很大,让他们有了“改天再来”的感觉。所以,需要有以下正确的认识:
1、不能主观推演,需要严格对待。
有些从业人员做了一些成功案例,便有些飘飘然,觉得自己是大师,是专家。特别是如果一些访客,在其他的同行,做的多了一点没有改变,自己做了几次,访客有了改变,就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。
但这一变化,不能排除有无先前咨询效应的累积,以及访客生活状况的变化。盲目地认为自己很好,同行都是垃圾,任何访问者自己都能起作用,那就是无知。对待来访者自大,咨询过程中遇到困难,便责怪来访者,不去反思自己的不足。
2、接受专业的培训
一些从业人员,根本没有接受过心理疾病诊断评估的培训,只接触过一点点变态心理学,知道一些心理疾病的名字,动不动就给来访者贴标签,“反社会人格障碍”“边缘性人格障碍”“焦虑症”“抑郁症”“强迫症”等等,各种标签到处乱贴。
从业者本身缺乏诊断评估能力,谁给的勇气,给来访者贴的标签太乱?是否梁静茹?在我参加的一个培训中,有一个从业者分享了他的成功案例,他说催眠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例子。听了这个分享,我觉得这个病例是一种急性短暂的精神障碍。
为了避免自己的不严谨,我特地找了几个同一群精神病医师的学员,经他们的证实,也认为是属于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。评估均有错误的从业者,基本功不够扎实,自夸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。这次 br>成功了,下一次可能会严重延误访客的病情。这是一件可怕的事。
一些从业人员,因为学过心理咨询,有时能从别人的言行中,看到对方的心理困境,便总想要驱使对方去做心理咨询,或者为了显摆自己,不加掩饰地说出对方的心理困境,可能会对对方造成伤害。
二、如何真正的对待心理咨询
术业有专长的,学习心理咨询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心。但是心理咨询不是为了突出问题,也不是为了不让其他人去做心理咨询。如果学了心理咨询,反而失去了基本的尊重,还做什么心理咨询?人在千百万年的历史上,心理咨询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难道没有心理咨询之前,人就没有心理困扰?肯定的。但是没有心理咨询,人类的历史也一样发展;今天许多人,有心理困扰,不接受心理咨询,一生照样过。
一些从业人员,面对有心理困扰的人,总想劝导对方接受心理辅导,当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,甚至指责对方活该受苦,这种态度很恶劣。
一位合格的实践者,面对有心理困扰的人,应该是:如果对方愿意接受心理咨询,就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;如果对方不愿意接受,也应该尊重对方的选择,多一些理解。
本文出自 昭阳心理之家 ,原文链接:http://xqxinlizixun.net/517.html 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热门推荐